教学公开课活动总结

时间:2025-11-10 10:43:20
教学公开课活动总结(通用28篇)

教学公开课活动总结(通用28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学公开课活动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公开课活动总结 篇1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的课堂教学质量,激励教师采用多种方式增加对课堂教学的投入,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弘扬我校的优秀教学传统,本学期以骨干教师为先导的两轮公开教学活动圆满结束。本次教学活动是以做好课堂常规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展示自我的舞台,提供了一个专业成长的绿色平台。各位教师都格外珍惜每学期一次的校级公开课活动,把它作为自己练兵和展示的大好机会,认真备课,认真准备,可以说,每节课都有令大家感到新的地方,都有值得大家借鉴的长处。确确实实达到了我们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互邦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本学期的教学活动,从某个侧面呈现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有了更大的更快的提高,展示了我校教师朝气蓬勃、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

一、教学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每位教师的授课,都各具特色,突出了各自学科的教学特点,教学流程合理,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表现了我校教研活动的亮点:

1、领导重视,群策群力,全程服务

本次教学从校长到副校长都十分重视,组织的每一个细节,学校的各位校级领导都很关心。黄校长亲自为大家录象和拍照,教导处认真组织实施,从课堂教学的筹备到评课总结,学校领导自始自终全程

参与,教研组年级组全方位予以帮助,评委们认真听课评课。正是因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从而确保了这次教学竞赛获得圆满成功。

2、态度端正,准备充分,展示风采

在活动中,我们看到教师态度端正,非常重视,准备充分。通过锻炼,个人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促进和提高,也让老教师们受到触动和启发。在活动中,教研组老师团结协作,共同钻研教材,探索教法,分析学情,资源共享,合作意识强,展示的成绩好。教师认真准备教学方案、教学教具,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求学、钻研、上进的精神和互助合作的精神,展示了良好素质风采。教师的求知探索的精神正在形成,可以说,每一堂课都是老师们心血和汗水的结晶,都是教研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精彩的展示。

3、打造精品,展示特色,堂堂精彩。

在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体现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亮出了自己的优点。活动激活了教师的潜能,涌现了一些教学新秀。这次竞赛充分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进步,发现了一些有潜质、有能力的教师,欣赏到了一些好课。黄蓉老师,在课堂上真正做到用心贴近学生,用灵魂感染学生,课堂上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传达着给学生关怀,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了学生的能力,对基础差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外语课超越教材、走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兴趣,是难得的一堂生动活泼的外语课。如姜刚良老师的语文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教师动作示范大方到位,教学双边活动把握得当,课堂上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始终保

持着强烈的学习欲望,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体现了快乐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可以说,十几堂课都有个性,各自展现了各自的特色,堂堂出精彩。

4、创新意识,创设情境,调动气氛

绝大多数教师都能抱着虚心学习态度认真备课、上课、听课,积极参与到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老师们有改革创新的意识,能创设多种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上课学习积极,课堂气氛好。通过教学活动,评课,增进了同行之间、学科之间和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大家对现代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感悟,也对现代教学要求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和认识。

5、课改精神,深入人心,创新教学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很高兴地看到,教师们能努力创设学习情景,尽量让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发挥。教师们能够利用分组讨论、学生到台上板书、自由发言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效果很好。很多好的做法都生动地说明课改精神已深入我校教师的心灵深处,课堂教学有了质的飞跃。

二、值得反思的问题

本次活动在取得成绩和进步的同时也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从总体上看,教师基本功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值得探讨、改进。

1、教师讲授的内容多,预设的多,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有效学习的不够。有效的课堂容量应以有多少学生学会和学生学会多少来计算,而不是单纯看老师讲授了多少。

2、有的'老师仍存在备课时只备教材,不备学生的现象。飘在空中,

离学生较远。教师自身的素质展示很好,但教学知识落实不够。

3、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仍有所欠缺。出现两极端,或上到哪里算哪里或过于注重形式硬撑着完成教学设计内容,课堂教学实质性的东西把握准确度不够。

4、总体上看,师生间交流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学生的回答讨论多数还是浅层次的。还未能真正面向全体。有的提问的目标指向不够明确,致使学生回答漫无边际。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不要刻板地按事先设计提问,更不要总是提问固定少数几个学生。

5、有的老师板书缺少设计,随意性大,起不到提示和强化知识的作用;

6、作为教学还应注意细节,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些语言、教态的细节。

7、从全校教师的情况看,部分教师听课的积极性不够,觉得此事与己无关,13节课,有的老师竟然连一节课也没有听。

三、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

1、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堂常规,要遵照教学的规律办事,不能随心所欲的搞教学“拼盘”。不搞“形象面子工程”,这样做违背了学习的规律,淡化了教学的主体,其实也不会收到多少效果。

2、要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眼中,不能有死角。我有几堂课听课坐在比较靠后的位臵上,比较多的看到了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被冷落后的表现。这些学生在教学初始,和其他人一样的兴致勃勃,也许是担心老师看不见,举手时还特意站了起来,有时还向老师发出

了请求的声音,但在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只叫靠前面的学生发言时,他们就渐渐的不举手,继而伏在桌子上,甚至相互交谈别的事情,在那时,我才深深的觉得自己过去的如此做法对学生有多大的伤害,我希望老师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边、远、差的学生,给他们表现和进步的机会。

3、提倡超越教材,但必须有正确理解教材、尊重教材做基础,不然只能偏离方向。今后我们还加大教师自学的力度,既包括教学理论,也包括新教材。自发的校本教研是最有生命 ……此处隐藏31715个字……经验总结:

1、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进入初三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无法做到面面俱到。他们

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削弱,尤其是本学期学习的世界历史,对学习好的学生还比较感兴趣,问这问那,对于偏差的学生他们就如同天书,没有兴趣,外国的地名,人名、事件、时间等学生感觉难以掌握。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它呢?我只能“激”趣了,学生感兴趣我就多讲一些,拓展教材没有的知识,比如,凯撒大帝,矮个军事家拿破仑,华盛顿等。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

着耳朵听,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我要求学生用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课后也没有作业,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3、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初三世界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

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4、关注后进生的成长

如何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这是我们面临又一个棘手的课题。后进

生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心、给予更多的理解。转化一个后进生谈何容易,需要老师极大的韧性。他们屡教不改,让老师头疼、甚至想到放弃,但欲罢不能。《士兵突击》中的一句经典台词是“不抛弃、不放弃”。转化后进生要多动脑、想办法,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把握时机等。每次考试后,对于学习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努力学习的信心。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自我调整与改进。

5、成绩分析:

三次月考,我所教的班每次及格率在75%左右,优生率30%左右在同年级中属上等。

四、存在的问题:

a.基础知识落实不到位,个别学生掌握的不好。

b.审题不清。审题能力不强,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的能力不足,理解偏差问题严重。

c.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

面:一是概括归纳、分析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较差,二是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三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较差。

五、采取的具体措施:

a、转变观念,不能用老方法教新教材,选取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

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联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

案例,与学生共同分析和讨论,以提高认识,明确观点,树立正确的崇高的理想。

c、为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

点难点外,还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d.进一步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做好转差工作。

  教学公开课活动总结 篇28

x月xx日到x日,我校举行了教学公开课比赛。下面语文教研组就授课情况做一个小结:

参加比赛的每位老师教学态度端正,课前能认真钻研教材,积极备课,准备课件,教具,课堂教学中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表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素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良好。

在比赛中出现了很多闪光点,值得推广:

1、注重了文本细读。所有授课教师都能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逐字逐句地对关键词、中心句、各种表现手法等,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比如徐老师抓住了文眼“惑”字,一字引出了全文的中心。杨老师抓住“望、馋得流口水、抓耳挠腮”等动词等于抓住了皮皮和汪汪的神态和动作。

2、注重学法指导。尤其是廖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的 “平长仄短”诵读法,看注释理解古诗法,将古诗中的单音字转换成现代的双音词的翻译法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值得大力提倡。

3、注重讲练结合。这点肖老师做得特别好,她巧妙地利用了课文的精彩句段,要求学生仿说家乡的特产,引导学生用“先……然后……最后……”的句型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后作业要求设计一则广告,推荐葡萄沟。

4、教学形式多样。比如杨老师设计的读一读、摆一摆、演一演、想一想等环节,寓教于乐,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学生真正愿学乐学。

5、能运用多媒体教学。比如肖老师的课件图片丰富、资料齐全。杨老师的准备的小岛、椰子树教具、徐老师的纸船学具都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了关键作用。

说到听课后的感悟,还是想强调两句老话:

第一句是请脱下公开课繁华的外衣,还语文本色自然。不少老师把公开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过全,想通过一堂公开课多展示一些自己的教学理念,想多教一点文学常识、想多几个拓展练习、想多教学生几种学法,这种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这种探索的精神是也值得鼓励的,但一堂课中承载了太多的'内容却很可能让老师和学生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也很可能导致两种后果的产生:一是因为内容太多而完不成教学任务。

另一种是太多的内容挤掉了对语文教学之根本——文本的理解感悟时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主次不分明,中心不突出。因此,我们期待“删繁就简教语文”,提倡“简约、务实、自然、真诚”的语文课堂,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色自然、简朴实在,即“可留可不留的坚决不留,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凭借简单的教学目标、简单的教学环节、简单的教学方法,实现省时高效的教学。

第二句老话:阅读教学,“读”占鳌头。朗读的重要性自不需多说。朗读看起来是最简单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要想指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感悟却需要高超的教学艺术。我想指导朗读可以从“四有”入手。

一是读有层次。

有些老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这是不切实际的。读出感情应建立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应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是朗读的三个层次,一定得循序渐进。

二是读有指导,这个指导不应着眼于指导学生如何读好停顿、重音,而是要引导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自己的感悟。

三是读有示范。四是读有评价。

总之我们要明确朗读的目的,创设朗读的情境,讲究朗读的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突出朗读的过程,让朗读成为打开文本内涵的一把金钥匙。

公开课不仅是比赛,更是交流,希望我们每位授课的老师,每位听课的老师都能以此次的公开课为镜,学习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把授课的反思,听课的感悟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

《教学公开课活动总结(通用2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