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读后感

时间:2025-11-10 10:43:57
呼兰河传读后感(合集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合集15篇)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呼兰河传读后感1

每个像萧红和我一样在小城里长大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自己生活的小城就像烙在自己身上的印迹,有爱与哀愁,也有其中的独特。

萧红笔下的黑龙江呼兰河城,尤其是这样。在这部长篇小说里,萧红开始着笔时就写到这是一个严冬会把大地冻裂的地方,这里以东西南北分每一条街道。道上走着这个城里的行路人,他们中穿梭着车夫、卖豆腐的、卖糖的,不同的.街道里分布着不用打广告的布店、盐店、药店、学堂,火磨院子,萧红用笔带着我们走进了这个小城里,我走进去,像走在另一个年代的我的家乡,一下十分熟悉,一下又走进了她的时代的旧记忆中,点点滴滴都甚是吸引着人进去,甚至已经身在其中却令你浑然觉。

整篇《呼兰河传》,其实最让我合上书后感慨“怎么那么好啊”的,是萧红以“我”,“我”这个小女孩与祖父共同度过的童年生活。萧红家的后花园,是她幼时的乐土,后花园里生长着各种蔬果、花朵,倭瓜、西瓜、樱桃汁液甜蜜,园里小蜻蜓和蚂蚱、蜜蜂打开了童年里活泼的笑脸。小萧红总有着好奇的问题问祖父,字句里深映着祖父对她深深的宠溺和爱意。

一老一小,在后花园里采摘果子,祖父修剪玫瑰花的枝叶,她便偷偷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檐上,祖父闻到花香还嘀咕着这花开得真真是好,祖父的样子惹得家人都开心地笑起来。萧红在这些片段里反复写,“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笑啊笑。而残忍的是,她在文末的时候一说“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让人觉得深感无力,断绝在故事的结尾。

“小主人逃荒去了。”萧红一生的经历来看,她一逃出去便是一生,那个童年天真的自己,还有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真的就远离了,再也不能见。而你或我都可能从小城走来,一生都在找回去的路。

呼兰河传读后感2

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这里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人们是消极的,是愚昧的,是麻木的。这里的人,活着只为了活着,死去只为了死去,这里,就是呼兰河,

萧红用她细腻的'、如诗一般的手笔描写了20世纪初的呼兰河。这整个村庄就像被笼罩在一个黑暗的天地中,乌云蔽日,见不得半点阳光。在这里,随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愚昧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一个又一个画面,一个又一个悲剧在我眼前闪过,我痛恨那些无情的“杀人犯”,也同情那些无辜的、被杀害的好人。

我最同情的是小团圆媳妇,她是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等到了12岁,由于家里没钱,本应该度过一个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童年的她,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卖出去不久,她还是那样活泼、健康,尽心尽力地给家里人做事。这么乖巧、懂事的小姑娘,人们一定会夸奖她吧!可是,这个童养媳非但没受到表扬,而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婆婆还说,打她是理所当然的事,就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看到这儿,不禁感慨万千:这孩子已经够听话啦!就算不听话,也不能这样这样“虐待儿童”,对她这样“严刑拷打”吧!毕竟她也是“人”呀,是你们自家的“人”呀!没过多久,小团圆媳妇就被烫死了。然而,让她家人心酸的却不是她的死,而是赔本的买卖!亏了的钱!这真是一群没心没肺的“人”呀!它们简直没有人性,不能称为“人”!扼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不,是扼杀了一个又一个无辜的人,他们还不知道、还不承认错误!由此可见,旧中国,有多少个像团圆媳妇这样的被冤死的人啊!

呼兰河留给萧红,正是萧红想告诉我们的。让我们了解过去,让旧中国———这个悲剧的时代永远终结,变成美好的未来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3

童年,在我们的眼中,充满快乐,充满幸福,所以人们常说,童年是人生中最令人难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萧红也是这么觉得的吧!

在作家萧红的笔下,她的爸爸妈妈对她很冷淡,祖母也对她不好,她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在花园里和祖父玩乐。祖父很慈祥,在我眼里萧红有一个疼她的人,至少她的童年还是幸福的'。

但是团圆媳妇就不同了,12岁就送到了呼兰河名声很好的老胡家,刚来到这里就天天拉车,还要遭婆婆的打骂,最终年纪轻轻去世了,原本人丁兴旺的老胡家,因此惨遭灭门。

比起现在的生活,简直是天壤之别。现在有好多家长都会溺爱孩子。

周末,我去公园,刚进入大门,就被一大家子吸引住了,孩子被妈妈抱着,奶奶用好听的话哄着,爸爸陪他玩着,爷爷拿着零食逗着,热闹得想个小王国。随着“幸福”的一大家子,我来到了玩乐场所,“宝宝,坐跷跷板好不好?”奶奶殷勤地说。“不要嘛,我不玩。”两只小手拍在妈妈的肩上。“好,我们不玩。”爷爷附和道。“宝宝,玩滑滑梯好不好。”好像打动宝宝似的,嘴里念叨着:“好吧,我要玩这个。”这可忙活了几位“大臣”,爸爸把宝宝抱上了滑梯,奶奶在下面盯着看,眼睛一眨不眨的。爸爸妈妈在下面接,人多手杂,宝宝被弹了屁股,哇哇大哭起来。奶奶揉屁股,爷爷骂爸爸不中用,妈妈拿零食给宝宝压惊。

看到这儿,我只能苦笑一阵。难道这就是爱?虽然萧红没有太多人关怀,但她懂得珍惜祖父对她的爱,在“小天地”中享受美好的生活。现在大多数人家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根本不珍惜家长的爱,对家长指手画脚,一点都不孝敬长辈。而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爱,会让人感到温暖,爱,会让人感到幸福。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请家长不要选择溺爱。享受爱的方式也有很多种,让孩子们有一个值得怀念,有意义的美好童年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4

呼兰河是一个小镇的名字,这个天天都沉浸在欢乐中的小镇里住着一群俭朴的人们,他们大都是农民,整天靠种菜来维持生计,虽然他们很贫穷,但是他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

萧红一家就住在呼兰河这个小镇里,她们家有一座大宅子,里面有一个菜园和几间草房,因为草房很陈旧,所以也生了不少蘑菇,萧红一家和其他农民家庭一样,也不富裕,有时她们家还缺少粮食,就到屋顶采集那些生长屋顶上的蘑菇,来解决一家老小的吃饭问题。

虽然如此地贫穷,但是贫穷也给萧红家带来了不少快乐,每到傍晚的时候,呼兰河这个小镇里面的人们都会悠闲地,快乐地带着一家老小来到河边,悠然自得地欣赏着夕阳落山的美好景色,他们看得是多么入迷,直到太阳完全消失在西边的.天空中,人们才纷纷回家休息。我们这些住在城里面的人没有机会欣赏到这么美好的景色,因为大气污染,天空整天灰蒙蒙的,不像以前那么清澈和明亮,我们只能在朦胧中迎接黑暗的到来。

萧红的祖父经常抽出时间陪她背诗文,祖父念一句,萧红跟着念一句,她最喜欢把诗句大声地喊出来,吵得邻居不能好好休息,祖父时不时带她去自己的园子里无法无天 ……此处隐藏4502个字……腿的蚂蚱,沾满粉的蜂子,并不茂盛的樱桃树和李子树,还有一棵大榆树,当然有数不清的野花、荒草,这就是作者眼里的的“大花园”。这个大花园毫不逊色于鲁迅笔下的百草园,又有谁不向往去大花园里畅游一番呢?

“大花园”里她把玫瑰花插在不知情的祖父的草帽上,祖父顶着一头玫瑰花,被祖母发现了,于是一场欢笑由此引发。

祖父很勤劳,在后园种地,“我”也跟着学,给菜籽埋土里,土没埋上,反而把菜籽踢飞,或者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又或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白云在蓝悠悠的天空飘着,植物在园子里疯长着,“我”玩累了,在阴凉的地方睡着了。日出日落和大自然在一起的日子太让我羡慕了。

祖父很慈祥,喜欢和孩子们开玩笑,把孩子帽子藏在袖口和衣襟下,孩子们都很喜欢他。说实话我也喜欢这位慈祥充满童趣的祖父。

因为“我”捅破了祖母的纸窗,祖母因此用针刺了我的手指,我因此和祖母疏远了,可是祖母房间里的很多 “洋玩意”吸引了我,大躺箱上的雕着的人物、摆钟里的.洋人儿、孔雀翎等。

冬天下雪了,后园一片寂寞,“我”就探访了储藏室,并从里面陆续拿出了以前的物件儿,引的祖母回忆起了很多往事。每一个物件儿都有一段故事,作者带着我好像在逛历史博物馆。

祖父教“我”读书,“我”把黄鹂当作黄梨,把桃花想象成桃子,又或非常要吃“掉井”的鸭子,写出了孩子的童真,写出了祖父对她的爱,她写的故事好像在我的生活中也发生过似的,有时候我和她的想发是一样的。让人读了感到妙趣横生。

读了这篇文章,我意犹未尽,好想让作者再多写点往日的精彩故事啊!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我读了《课本作家带你读》的系列丛书后,我最喜欢萧红的一篇文章,叫《玫瑰花》,它选自《呼兰河传》。文章里的祖孙趣事,让我不禁深受感动。他们的深厚感情,让我想起了我和我的姥爷的.快乐时光。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祖父是一个不善言辞,但很爱小孩子,常逗孩子们开心的老人。他爱笑,爱作者,但常又被祖母骂,孙女为了祖父不被祖母责骂,拉着他到后花园里,又是奔跑又是上树,祖父逗她开心,她也会对祖父恶作剧,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快乐、无忧无虑。祖父、作者、后花园,这三样缺一不可,构成了作者美好、快乐的童年。

这篇文章读起来轻松、快乐,心情顿时被感染。读到作者快乐我也跟着开心起来,仿佛我就站在后花园边上,看着他们,不由自主地也跟着笑起来。我很羡慕作者有一块自由自在的天地,有一位慈祥、有趣的姥爷,可以让我肆意奔跑、玩耍。而我也庆幸自己也有一个既有趣又很爱我的姥爷,每当想到这里,心里都暖暖的,是幸福的。

我的姥爷虽然瘦瘦的,却很干练,他做什么都特别麻利,虽然他有时脾气很急,但他对我却是满满的爱。在我小的时候,他总爱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任由我拍着他的头,哪怕拍疼了他也开心地笑着。姥爷脾气急,有时会发火,有一次,他正冲着妈妈发火,气得火冒三丈,在门外都能听见他喊着说话。可是,我一进门,他立刻不吭声了,虽然看上去还很生气,但对我说话时却低声了很多,还问我要不要吃东西。姥爷对我的爱是无声的,冬天他怕我冷,为了方便接送我上学,买了一辆三轮车,却故意说是为了自己方便。还有,无论我做了什么,他从来都不会大声地训斥我。

我常听大人说:“隔辈亲”,应该就是这样吧。萧红在祖父的爱中渡过了快乐的童年,而我也在姥爷的爱中茁壮成长。我爱他,就像他爱我一样,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亲情,我会永远珍惜这份难得的感情。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快乐、悲惨、幸福、痛苦……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本文的作者萧红,小时候的她就跟着祖父生活,祖父,慈祥、温和,给予了萧红温暖,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在萧红的笔下,有二伯、小团结媳妇、冯歪嘴,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

例如: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姑娘,后来,每天被婆婆欺负,打着打着,便打出了毛病来,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不断折磨、摧残。

有一次,天一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大缸、开水、公鸡,都早已预备好了。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不知是哪儿来的偏方,病得跳神赶鬼的,不一会儿工夫,就洗起澡,小团圆媳妇洗得吱哇乱叫。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衣裳,她本来是十二岁的小姑娘,却要如此对待她,婆婆却一点都不心疼,人事间,还有真情吗?很快她们便把小团圆媳妇抬了进去,她在大缸中,叫着,跳着,好像要逃命似的。你们对这么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这样,在我们十二岁时,还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是一个幸福的.小熊,而她却要受如此烫的水,洗澡,若是你们,你们受得了吗?每一个人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每一个人都有她活着的价值,这样虐待她真的好吗?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小团圆媳妇被一次次烫烧,最后死了,有的人落下了心疼的泪水,有的人却觉得好戏似乎还未看够呢!

小团圆媳妇死了……

小团圆媳妇是封建愚昧思想与恶俗的牺牲品。小团圆媳妇的死没有人在意,而萧红却记在心底,一直记着……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人们心中,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人心都是肉长的,当时的他们难道没有一点同情吗?小团圆媳妇与那些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真悲惨是掌控在别人手中的,这真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呼兰河传读后感(合集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